图片 世界史-第三节-当代史_M6米乐体育|APP官网下载*

M6米乐体育|APP官网下载*

当前位置:主页 > 考试 > 公务员 > 公职考试 > 公选领导 > 公共基础知识 > 历史国情 > >

世界史-第三节-当代史

来源::未知 | 作者:M6米乐体育|APP官网下载* | 本文已影响
一、联合国的成立及其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标志着世界历史进人当代时期。在大战结束之际成立的联合国,是世界当代史的一件大事。

  根据雅尔塔会议的有关决议,1945年4月25日在旧金山召开联合国成立大会。这次会议仍以反法西斯的“联合国家”命名,并以加入《联合国家宣言》作为被邀请国的条件,足见它同当时的战争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它可以说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国家在寻求战后集体安全体系。

  参加旧金山会议的共有50个国家(波兰因故没有参加,但事后在宪章上签了字),会议成立了一个由所有代表团团长组成的指导委员会,负责决定有关的主要原则和政策事项;又成立一个由14个代表团团长组成的执行委员会,给指导委员会准备各种建议。此外,还设立其他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筹议各项问题。经过各种全体会议、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和各种形式的协商与激烈争论,代表们于6月25日在旧金山通过了《联合国宪章》。该宪章在中、法、英、苏、美以及其他签字国过半数交存批准书后,于1945年10月24日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一个新型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正式开始了它的活动。联合国在纽约设总部,在日内瓦和维也纳设有关机构的常驻中心。会员国在联合国所在地设有常驻代表团。

  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51个。截至2002年底,会员国已发展至191个。下属机构主要有6个,即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

  联合国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宪章规定,大会有权讨论宪章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社会、托管、法律等问题,并向会员国或安理会提出建议;但不得就有关国际和平及安全问题采取行动。它实质上是一个建议性机构,大会每年举行一次。

  安理会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中、美、俄、英、法为常任理事国。10个非常任理事国由联合国大会选出,任期2年,交替改选,每年改选5个。按照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对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负有主要责任。安理会的行动以“五个大国一致”原则为基础,规定5个常任理事国在实质问题上有否决权。

  冷战结束后,联合国努力调整自己的机构和活动,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安理会经常开会讨论制止世界各地的冲突。联合国50年来促成了170多个和平协定。自1948年在耶路撒冷设立观察团以来,先后组织了40多次维持和平行动。自80年代以来又开辟了一个新的工作领域―向独立主权国家提供选举援助。1991年第四十六届大会决定设立联合国选举事务协调员,使选举援助工作获得新的突破。在裁军、非殖民化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环境方面,也通过了一系列文件,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90年代,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联合国在转折时期发挥了作用,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但联合国也存在着许多需要改革的问题。

  联合国是在人类反法西斯战争结束时特定国际关系的产物。从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它不是一个能解决短期国际危机的组织,而较接近一个守护世界和平的使者,着力于推行防范战争的长期工作,并推动科技、文化与其他相关的功能性合作计划。它在国际间提供一个可以自由交流意见的论坛及场所,从而促进世界和平和保障国际安全。它的最大影响,是确立某些被国际普遍菜纳的原则与行为。联合国与国际联盟代表着20世纪人类寻求世界和平、维持集体安全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贡献与未来的角色,明显不是要取代民族国家的位置,而是协调国家间的利益,促进国际合作,塑造一个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新世界秩序。

  二、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是29个亚非新兴独立国家在老殖民主义伺机卷土重来和新殖民主义挑战面前,为共同进行反帝、反殖斗争,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促进彼此间的团结合作,发展亚非国家间的新型关系而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万隆会议于1954年3月由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斯里兰卡五国发起,于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

  万隆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①它是亚非国家历史上第l次自己发起、组织的国际会议。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亚非国家自主讨论亚非事务,增进了解与合作。它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主宰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它的圆满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亚非国家的民族信心。从此亚非国家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②它的圆满成功,增进了亚非各国的相互了解、尊重、同情和支持,消除了彼此间的疑虑和对立,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从而极大地推进了第三世界各国联合反帝、反殖、反霸的斗争。③它的积极成果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的进程。④它所确立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如今已成为国际社会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普遍准则,并在保卫世界和平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不结盟运动

  (1)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①在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中,萌芽了独立、中立、不结盟思想,并逐步被新独立国家所赞赏和接受,这为不结盟运动的产生提供了思想上的准备。②新独立国家仍然受到新老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他们和尚未独立的国家都认识到:只有加强团结合作,联合斗争,才能赢得独立、巩固独立。③美苏争霸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主权、独立、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第三世界国家领导人普遍认识到:只有以不结盟政策取代集团对立,以和平共处取代冷战对抗,才能更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④新兴国家独立后,在国际事务中仍然处于无权地位,不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他们强烈要求改革少数大国主宰世界命运的极不正常、极不合理的国际关系。不结盟运动正是新兴独立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争取平等地位、维护自己正当权利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斗争形式。

  (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956年7月铁托与纳赛尔、尼赫鲁在布里俄尼岛会晤酝酿成立不结盟运动。1961年9月,由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塞尔、印度总理尼赫鲁、印尼总统苏加诺、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发起,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前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在第一、二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与会者主要反对西欧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最后结束殖民主义”。197。年9月召开的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开始将斗争矛头指向美国,通过了《关于不结盟和经济进步的宣言》,第一次将经济问题列为会议主要议程。1973年9月召开的第四届首脑会议首次提出要反对霸权主义,并号召发展中国家从掌握本国自然资源主权人手,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原则:反帝、反殖、反霸,独立,发展;和平、中立、不结盟。

  (4)不结盟运动的意义和作用:①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②它坚决反对集团对立和强权政治,有力地揭露、打击了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③为提高中小国家的国际地位,争取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不结盟运动倡导大小国家在国际社会一律平等的原则,各国人民享有自决权,独立和自由地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实践上,它积极维护广大中小国家的权益,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坚决站在第三世界一边,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最主要的政治代表。④它积极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利益,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为改善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为促进南北对话、南南合作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冷战结束后,不结盟运动一度处于比较困难的境地,但最近情况有所好转。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独立,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谋求第三世界经济发展仍然是不结盟运动的主旋律。
四、两大阵营对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苏之间的盟友关系出现裂痕。社会主义苏联在东欧影响的扩大,引起了英、美的不满和仇视。杜鲁门继任美国总统后,一再宣称“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对苏采取强硬政策,双方意识形态矛盾再次突出。美国认为苏联是其实现霸权的惟一障碍,必须组织对抗力量加以“遏制”。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杜鲁门的陪同下到达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在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以“和平砒柱”为题的演说,称颂美国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对世界的未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还宣称:中欧和东欧国家,“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攻击苏联在向外扩张“权力和主义”,威胁欧洲和世界和平;鼓吹英语民族“联合起来”,英美“建立特殊关系”,共同对付苏联。

  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揭开了世界冷战的序幕。1946年春,美国利用苏联和伊朗、土耳其的争端,支持伊、土与苏对抗。5月,美国宣布不再从德国的美占区拆除工业设备作为对苏联的赔偿,接着又宣布美占区和英占区合并。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向国会宣读了一篇咨文,攻击苏联是“极权国家”,要求国会批准向希腊、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紧急援助,“以抵制极权政体强加于它们的种种侵犯行动”。杜鲁门提出的这项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大转折点,从原先把苏联称为盟国,只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攻击苏联,转变为公开宣布苏联是美国的主要敌人,美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遏制”苏联的“扩张”。同时,杜鲁门还宣布,“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自由人民”,“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即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对抗。“杜鲁门主义”成为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人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正式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试图增强西欧同美国联合共同遏制苏联的力量。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援外法案,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同时,美国为了在军事上加强对西欧的控制,以便遏制苏联,称霸世界,于1948年3月开始了签订北大西洋防务条约的准备工作。经过一年的筹备工作,1949年4月4日,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12国外长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8月24日经各缔约国陆续批准后生效。公约规定:缔约国任何一方遭到武装攻击时,应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攻击,其他缔约国应立即协商,以便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力。1955年5月,联邦德国也加人北约。1997年5月北约国家与伙伴国家决定成立由40多个国家组成的“欧洲北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以提高北约与伙伴国政治军事合作的水平,加强欧洲和大西洋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与此同时,1947年7一8月间,苏联连续同东欧国家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或友好互助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它们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这些协定或条约被西方统称为“莫洛托夫计划”,为后来经互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1955年5月n一14日,苏联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在华沙举行会议,缔结了八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条约规定:当缔约国之一遇到武装进攻的威胁时,其他缔约国应以一切必要的方式给予援助。

  至此,在欧洲正式形成了“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两大阵营的对立后来逐渐演变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的斗争,直至1991年苏联解体。

  五、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1)20世纪80年代后期,东欧各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这是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在国际形势的影响下,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在一年时间里,东欧各国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随即发生了变化。东欧国家都更改了国名,删去了原国名中“人民”、“社会主义”等字眼。

  (2)东欧剧变后,一些欧洲国家的疆域也发生了变化:199。年10月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统一合并;捷克和斯洛伐克从1993年元旦起分为两个国家;1991一1992年,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马其顿、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由塞尔维亚和黑山联合建立)。

  (3)80年代后期,苏联社会发生动荡。90年代初,苏联内部发生分裂。199。年,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三个加盟共和国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其他的加盟共和国也相继发表主权宣言。1991年12月,俄罗斯联邦、鸟克兰、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不久,除格鲁吉亚以外的n个共和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文件,并宣布苏联停止存在。12月25日晚,克里姆林宫顶上的苏联国旗降下,标志着苏联的解体。

  六、八国首脑会议

  由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演变而来。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历了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为共同研究世界经济形势,协调各国政策,应付经济危机,重振西方经济,在法国的倡议下,法、美、德、日、英、意等六国领导人于1975年11月在法国巴黎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参加者有法国、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和联邦德国六国首脑,自1976年第二次会议起增了加拿大,成为七国首脑会议。1977年,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也应邀参加会议。会议每年夏季举行一次,轮流在各参加国举行,以经济间题为主要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治问题也日益成为重要议题。会议一般就当年重大经济、政治间题进行讨论、磋商,每次侧重点有所不同,涉及面广。会后就有关问题发表声明和公报,阐明七国的立场。会议对交流意见、缓和西方大国内部矛盾、协调政策、保持世界经济政治的稳定起到一定的作用。1991年7月,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应邀同与会的七国首脑在会后举行会晤。从此每年的正式会议后俄罗斯领导人都要参加“7+1”会谈,且参与程度逐步提升,直至1994年7月在意人利那不勒斯举行的第27次七国首脑会议上,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应邀首次正式参加会议,俄罗斯获准参加政治问题的讨论。1997年6月在美国丹佛举行七国首脑会议时,叶利钦应东道主克林顿总统邀请以正式与会者的身份“自始至终”参加会议,并首次与七国集团首脑以“八国首脑会议”的名义共同发表公报。从此,延续了23年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演化为八国首脑会议,会议的名称也改为八国首脑会议。但在经济问题上依然保持七国体制。

  七、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后,由欧共体演化而来的。指欧洲一些国家通过法律形式并在自愿的基础上由成员国“让渡”部分主权而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国家性质的区域性一体化组织。早在195。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建立“欧洲煤钢联营”的计划,被称为舒曼计划。该计划于次年得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联邦德国、意大利的支持,成立了六国“煤钢联营”。1955年6月,六国首脑提议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并于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次年条约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宣告成立。1967年,三个联合体统一为一个组织,名为欧洲共同体。1991年12月,欧共体各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签订了统称为《欧洲联盟条约》的《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条约》和《欧洲政治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共同商定从1993年11月1日条约正式生效起,欧共体易名为欧盟。

  欧盟自其前身欧共体建立以来经过4次扩大,在1995年1月1日奥地利、瑞典和荷兰人盟后,由当初的6国扩大到目前的15个成员国。自1998年起,有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十几个东欧国家申请加人欧盟并先后与欧盟展开入盟谈判,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司法、文化和社会等30多个领域。欧盟委员会2003年10月9日发表了关于欧盟扩大的战略文件和对13个候选国的评估报告,确定其中的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捷克、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和马耳他10个候选国于2003年年底前结束人盟谈判,并于2。。4年加入欧盟。欧盟委员会2003年11月5日分别通过了对上述10个即将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欧盟的准成员国,以及候选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的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将根据被评估的欧盟准成员国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指该国整体已经具备入盟条件,仅有若干细小环节需要改进;第二等级表明该国需要在某些问题上加大改进力度,并加快改进进度,保证在正式人盟前予以解决;第三等级是指那些存在引起欧盟严重关注、急需各自采取果断和决定性的措施解决问题的国家。如果这些问题最终仍没能得到解决,虽然该国仍能按时间表入盟,但它将不能完全享有成员国的所有待遇。评估报告对欧盟候选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土耳其取得的进展也表示满意,并希望三国继续实施政治和经济改革。欧盟表示将采取与10个准成员国一样的原则和标准与这三个候选国进行谈判。为了实现2。。7年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入盟的设想,两国将最迟在2。。5年底之前签署人盟条约。

  现在欧盟进行的是第五次扩大。欧盟现有人口3.8亿,扩大后人口超过4,5亿,整体国内生产总值将从现在的9万多亿美元增至10万多亿美元J整体实力将大大提高,向实现强大和统一欧洲的目标又跨出巨大一步。因欧盟在经济上加大一体化力度,1999年元旦启用了统一货币欧元,对内对外力求用“一个声音”讲话,所以国际社会常把它与美、日、中、俄等几个大国相提并论。从国际政治角度看,欧盟中的英法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具有同美、中、俄一样的国际发言权;在处理国际事务尤其是欧洲事务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从世界经济角度看,欧盟的国内生产总值早已超过美国,1994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6499亿美元,欧盟为73129亿美元;1997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7500。亿美元,欧盟国内生产总值为881。。亿美元。从军事角度看,欧盟中的英法两国都是已掌握战略核武器与战术核武器的国家,德国在实现统一以后,其武装力量也大有增强;欧盟的军事防务实际上由西欧联盟具体负责,加之北约东扩现已成定局,这也有助于欧盟的军事防卫。从科技水平角度看,欧盟成员国的总体科技水平在世界科技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总之,把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因素综合起来考察,欧盟可算做当今世界重要的一极。

  八、中东问题

  中东是当今世界的“火药库”。那里形势复杂多变,局势动荡不安,战争和冲突连绵不断。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个地区已经爆发了5次中东战争、1982年以色列对黎巴嫩的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2003年的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以及无以计数的流血冲突。

  中东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结合部,是世界的交通枢纽,苏伊士运河沟通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和地中海、黑海、红海、阿拉伯海。中东还拥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黑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和曼德海峡。中东被称为“世界石油宝库”,这里的石油蕴藏量占世界的60%,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2%。中东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发源地,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圣地。历史上为争夺圣地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流血冲突。也曾是美苏争夺最激烈的地区。这个地区从土耳其到北非的摩洛哥共有22个国家,民族矛盾、领土纠纷、阿以矛盾、教派纷争、地区霸权主义矛盾交织在一起,情况异常复杂。美国为了控制中东石油地区,又插手阿以纠纷,与以色列结为军事同盟,使局势更加复杂化。

  中东问题主要是阿以冲突。历史上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在巴勒斯坦建立过国家。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波斯人、埃及人、希腊人、罗马人先后占领犹太国,犹太人向世界各地移民。从7世纪到19世纪,巴勒斯坦先后是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以后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纷纷返回巴勒斯坦口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了“分治”决议,规定巴勒斯坦划分为两个国家:犹太国和阿拉伯国。1948年,英国终止对巴勒斯坦的托管,犹太人宣布成立“以色列共和国”,从而使大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流离他乡,导致巴勒斯坦人民为恢复民族权利而展开斗争。在国际社会的推动下,1991年的中东和会确定了“以土地换和平”的阿以和谈的原则。1993年巴以达成奥斯陆协议,对以色列分阶段撤出约旦河西岸地区的时间和规模作出规定。但是自1996年6月之后,由于以色列政权的更迭及其和谈策略的变化,巴以谈判分阶段实现的目标被束之高阁。虽然在1999年双方又重新展开谈判,但随着以色列总理沙龙的上台,巴以又开始了长达3年的流血冲突,和平方案一个又一个被炮火击碎。2003年3月,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又加剧了中东的紧张局势,中东和平的进程依然缓慢和扑朔迷离。

  九、近代以来的文化和科技成就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冲破了封建神学和经院哲学的梗桔,解放了思想,人们开始以自然界的本来面目来认识自然,观察和实验成为知识的源泉,求实与崇尚真理的科学文化精神树立起来,为近现代科学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14一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哲学发展史的转折点。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开创了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创建时期。从16世纪到19世纪,英国出现以培根为首的经验论哲学,法国的孟德斯鸿、伏尔泰、卢梭等人把机械唯物主义哲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以费尔巴哈恢复唯物主义哲学权威为终点的德国古典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哲学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此外,在欧美各国产生、流传着许多资产阶级哲学流派和思潮,统称为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有实证主义、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等。历史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有了空前的发展,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历史学家从事于考古学的发掘、古文字的译读、历史专题的研究、史籍整理和多卷本综合性历史著作的编纂,出现了众多的历史学流派和著名的历史学家。在文艺复兴运动中诞生的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文学,是资产阶级文学的开端;17世纪以莫里哀为代表的古典主义文学盛行;18世纪的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民主性,孟德斯鸡、伏尔泰、卢梭等是代表人物;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成为具有全欧影响的文学运动,雨果、普希金等为代表人物;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批判现实主义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马克•吐温等是代表人物;20世纪初至40年代,在苏联诞生了以高尔基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与此同时,在欧美各国还出现了各种资产阶级文学流派。在音乐艺术、绘画和雕塑艺术方面,从宗教影响下解放出来的近代艺术风格杂陈、流派众多,诞生一大批著名的艺术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巴赫、莫扎特、柴可夫斯基、莫奈、凡高、毕加索等。

  16、17世纪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创立时期,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各方面都开创了新纪元。18世纪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准备阶段,19世纪成为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时期,被誉为“科学的世纪”。重要的科技成就有:电能的开发和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炼钢技术的发展、有机合成化学工业兴起。20世纪是科学技术革命的世纪,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科学对生产的指导作用更为突出,科学技术被称为“第一生产力”。尤其是: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成为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标志和人类智能大解放的开始,使现代科学技术把基础理论科学与实验及应用科学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它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人了信息化社会;原子能的利用为人类开发利用新能源展示出美好的前景;航空和现代火箭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电力和化学工业在20世纪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新材料不断被研发出来。生物学、医学和天文学在20世纪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此外,科学作为一种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是世界历史上各个时期思想解放的先导,每一次自然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发展,都必然引起人们世界观的革命性发展。进入20世纪后,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对人类历史发展前途和现代化国家兴衰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力量。 

M6米乐体育|APP官网下载*